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学院是在原太原理工大学轻纺工程与美术学院的基础上于2013年6月组建成立。学院是山西省纺织、服装、表演、音乐等学科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基地,现有教师95名,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30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39人。学院设有纺织系、服装系、表演系、音乐系,在校本科生约600人,研究生100余人。
学院现拥有“纺织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具备了良好的培养纺织与服装高级人才以及纺织与服装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基础与条件。学院以贯穿“新型功能纤维材料、新型纺织品设计、时尚服装服饰设计、高端服装表演”的交叉学科为建设“主体”,依托“纺织行业废旧涤棉纺织品清洁再生重点实验室”、“纺织行业麻基再生纤维材料重点实验室”的纺织科技成果转化与“三晋传统纺织技艺与服饰山西省文化传承基地”的服装时尚产业培育为“两翼”,构建了“一体两翼”的学科发展新格局。。
学院拥有完备的实验设施设备和充足的实验实训场地。学院现有教学用实验设备共计630余台(套),资产总值超过1500万元。学院用于教育教学的总实验面积超过4300平米,其中行业领先、功能齐全的功能纤维制备、纺织材料、结构性能分析检测、纺织品设计、纺织服装CAD、服装工艺制作实验室,使用面积合计1900余平米;数码艺术织物设计工作室、服饰配件设计工作室、服装表演厅、形体训练室、形象设计工作室等各类实验实训场所,使用面积合计约2000余平米,“今信文化创意园”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使用面积约400平米。
学院注重一流课程培育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纺织工程专业获批省一流专业、获批5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一流虚拟仿真实验课程、2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等。学院注重以赛促培,积极组织学生参展参赛,开拓学生专业视野。近年来学院学生在学院教师的指导下参加全国性学科竞赛,共获一等奖10项,二等奖22项以及其它奖项51项。
学院持续凝练科研方向,集中优势资源,形成了废旧纺织品绿色循环利用、生物基绿色纤维及纺织品、三维织造复合材料技术、产业用纺织品绿色织造、三晋服装与服饰设计、服装数智设计等特色鲜明的研究方向,独立承担或参与完成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横向合作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开发项目,科研年进账700余万元,取得了众多研究成果。学院与恒力集团、桐昆集团、山东银鹰、中国纺织科学研究院、山西绿洲、际华3534、安徽天助等国内纺织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促进学科发展及推进校企产、学、研合作构建了良好平台。学院通过多种形式,先后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香港理工大学、东华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外多所著名大学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
学院表演与音乐专业将专业发展与学校艺术教育、思政教育、重大活动服务相结合,承担全校学生艺术教育工作和多次学校重大表演活动,是学校艺术教育的核心承载单位,为学校发展做出积极努力。

